行业聚焦
今年水泥突破7亿吨已成定局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02-12-24 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根据今年1—11月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判定,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宏观态势,今年我国水泥总产量突破7亿吨大关已成定局。他同时指出,要辨证地看待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尽管我国水泥总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增幅低于其他工艺水泥产量增幅的现状,使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据牛建国分析,从4月份起,水泥行业的月产量就连续登上6000万吨以上的台阶,其中5月份创下年初以来最高纪录,达到6970万吨,6、7、8三个月产量增幅有所回落后,9、10、11三个月又连续走出月产6500万吨以上的“阳线”,1~11月份,全行业水泥产量已达6.37亿吨,同比增长13.4%;按惯例,每年的12月份都是水泥生产的高产月。因此,他指出,从年初以来的生产运行态势看,2002年水泥总产量达到7亿吨大局已定,同时,我国水泥总产量将连续1516年名列世界第一位。
牛建国认为,今年水泥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与我国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GDP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的发展出乎预料地好。他就此分析了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3.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3.8%,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5.7%,房地产投资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建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水泥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今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由于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比较充分,因此在促进出口、引进外资等方面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1~11月,整个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5.9%。出口的增长对工业生产的加速运行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使房地产投资几年来始终维持在两位数增长的水平,这也为建材产品特别是水泥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容量。
四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水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近3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十五”规划要求的“十五” 末期要达到目标。各地方形成了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热潮,在一大批国债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的带动示范下,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的增长速度在加快,预计到今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能力将接近1亿吨。这种结构的改变,也为扩大优质水泥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等建设对水泥的需求提供了保证。
牛建国指出,从1~10月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104%,已超过去年全年实际盈利水平的情况看,今年以来水泥工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也好于去年。
牛建国在分析我国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时强调指出,要辨证地看待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水泥产量的高增长,有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水泥产量增长过快过猛,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增大了难度。在1~11月份的水泥产量增长的构成中,规模以上的709户大中型企业的水泥产量为3.05亿吨,同比增长10.5%,而另外3.32亿吨由小企业生产的水泥增速超过16%。尽管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产量增速很高,但比其他工艺水泥,特别是机立窑水泥的增幅低5.5个百分点,这就使今后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要建立在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目前水泥行业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没有等量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靠量的增长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我国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三是近几年水泥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扩大来拉动。而房地产在局部地区的过快增长已经引起有关方面和经济学界的关注。今后有关这方面的政策会有所调整,这将对与房地产关系极为密切的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产生直接影响。
牛建国在历数上述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后强调,今后水泥行业的头等大事是做好结构调整、发展先进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水泥行业的规划和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处理好新增生产能力与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速度,严格控制其他工艺生产能力的增长,继续淘汰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产品质量低的落后生产能力。要坚持发展和淘汰相结合,通过不断优化水泥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