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中国私有陶瓷企业聚焦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04-05-25 20年前,中国陶瓷工业是国有陶瓷企业的一统天下。20年后的今天,中国陶瓷工业形成了国有陶瓷企业、外资陶瓷企业(含合资),私有陶瓷企业的三足鼎立之势,且正在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三国演义”,他们在“演义”中又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陶瓷企业依然扮演着第一主力的角色。他们企业数量多,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备较为先进。但在国民经济的转轨中出现了快速分化,其中少数企业已完成了或正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另有少数企业实行了资产重组,壮大了实力,增强了竞争能力。这两类企业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了中国陶瓷工业的排头兵。然而,经济效益平平或经济效益连年滑坡的国有陶瓷企业占多数。据最新统计资料,1999年国有陶瓷企业的亏损面依然高达39%。这些企业若在短时间内还找不到有效的改革措施的话,那么,当中国加入WTO之时,便是这些企业关门之日,这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洪流。
外资陶瓷企业在中国陶瓷工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家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后,外资的大量“入侵”,对中国陶瓷工业历史性的、质的飞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外资陶瓷企业在我们中国究竟有多少数量,目前尚未见到官方的确切统计数字,估计大大小小总该有300-500家吧。据报道透露,福建省有外资(含合资)陶瓷企业141家,上海周围地区有20多家;仅兆峰陶瓷在我国就有40家企业,且均匀地分布在我国11个省份,其中山东省9家,安徽省9家,四川省有6家。其它则分布在江苏、内蒙、河南、河北、重庆、广东、江西,并在北京建立了现代化的陶瓷检测中心。别看他们的企业数量在“三国”中不占有优势,实力却非同一般,“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是专门生产高档陶瓷产品,绝对地占领着中国高档陶瓷的消费市场;第二是产品价格昂贵,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几倍或十几倍,利润丰厚;第三是年产量高,一般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因而年产值高达数亿元,象上海斯米克公司的年产值达4亿多元(另有报道为10亿元);第四是知名度高,品牌叫得响,如兆峰陶瓷(重庆)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0亿元,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的高档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是我国“八五”期间改组改造的样板企业,是全国***500家外商企业,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列入“中国名牌”经典之作。我国的陶瓷企业,无论是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还是日用陶瓷企业,有几个能与其较量,比一高低?毫无疑义,外资陶瓷企业是国有陶瓷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加入WTO步伐的加快,竞争威胁将越来越大。
现在重点来探讨一下我国私有陶瓷企业的状况。在党和十五大关于鼓励和发展私有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而私有陶瓷企业比任何工业企业都发展得迅猛。如江西景德镇现有私有陶瓷企业约3000家,国有陶瓷企业只有60多家,私营占98%。江苏宜兴私有陶瓷琉璃瓦企业500多家,99瓷和95瓷私有企业200家左右,还有数不清的紫砂陶小企业和和家庭作坊,《宜兴日报》曾透露有3万家;而国有陶瓷企业扣除已破产和停产的,仅存10多家了,私营占99%以上。广东潮州也拥有2000多家私有陶瓷企业,国有陶瓷企业只有22家,私企同样占99%。国内其它陶瓷产区,象福建的德化,浙江的温州和四川的夹江,这些地区的私企均在95%以上。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私有陶瓷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均匀,南方快于北方,东部强于西部。从总的情况看,私有陶瓷企业的数量已大大超过了国有陶瓷企业的数量。
最近,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撰文指出,国有企业将不复存在,国有经济将长期存在。照此分析,国有陶瓷企业在若干年后也将不复存在,“三国”将剩“二国”,最后“三国”能否“归晋”,由私有陶瓷企业一统中国陶瓷天下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国私有陶瓷企业虽发展迅速,但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绝大多数(改制的企业除外)私有陶瓷企业投资少,规模小,工艺条件差,产量低,以生产低档产品为主,缺少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市场竞争力十分脆弱,动不动就仿冒别厂的产品或商标,动不动就采取压价的方法一倾销自己的低档产品。办企业做生意赚钱是对的,但不能无视职业道德,唯利是图,忘记了还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比如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动社会前进,保护国家资源,以及改善环保,合法竞争等。所以,私有陶瓷企业的这些致命弱点,严重扰乱了中国陶瓷市场的价格规律,挫伤了中国陶瓷发展的步伐。这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举些例子来看看,如宜兴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从日本引进了生产线生产琉璃瓦,质量一流;现在的私有陶瓷企业为了节省投资,竟使用普通压机生产,更甚者干脆使用淘汰了半个世纪的手工压机生产。又如江西景德镇也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高档瓷的生产线,但几乎没有怎么使用便搁浅在那里;现在的个体企业和家庭作坊一般采用注浆成型,又倒退到了老地方。这不是在拖中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后腿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一定要靠我们中国自己的陶瓷企业来推进。而如今国有陶瓷企业的普遍不景气,私有陶瓷企业不成熟,外资陶瓷企业就有可能钻空子主宰中国的陶瓷大市场,这决不是什么“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外资陶瓷企业“入侵”中国陶瓷市场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钱:一方面,高价推销他们的设备,工艺技术和陶瓷产品;另一方面,他们廉价收购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可能更不愿意看到一个既大又强的中国陶瓷工业。
中国加入了WTO,中国陶瓷也走上世界竞争的道路,不可避免地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因而,中国陶瓷工业继续发展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私有(含改制企业)陶瓷企业的肩上。为此,中国陶瓷界便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迫切任务,即必须尽早快地培养一批有新经济思想、有知识、有胆略、热爱中国陶瓷本土私有陶瓷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不仅要敢于和外资企业叫板,还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打败他们,这才是中国陶瓷企业的英雄气概。
🐼 来源:枫溪商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