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绩效
中国建材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发布当日股价大升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09-04-23 4月22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HK3323)发布2008年度业绩报告,翌日,董事局主席宋志平率管理层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向资本市场及投资者汇报2008年度经营情况。
2008年度,中国建材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15.12亿元,同比增长66%;每股盈利0.68元,增长58%。近三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2%、89%和66%,上市三年来,公司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成长,不仅完成了上市之时向投资者的承诺,而且成长速度之快、经营业绩之好、整合效果之佳,远远超出专业分析师的预期,给投资者带来了格外的惊喜。中国建材又一次以令人惊羡的经营业绩,向投资者递交了一份十分满意的答卷。业绩发布会当日,公司股价大涨6.93%,成为当日香港市场最活跃十大国企股。
在业绩发布会上,宋志平向投资者、分析师及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公司的关注、关心与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国家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与考验,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材行业也在结构调整、行业整合、淘汰落后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建材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水泥业务通过联合重组,形成了淮海、南方、北方三大战略区域;通过市场协同,提升了价格;通过管理整合,实现了降本增效。
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用四句话高度概括了2008年的经营情况:一是经营业绩出色;二是水泥业务的战略框架基本形成,工作重点转向管理整合;三是管理整合增强了控制力,协同效应提升了盈利能力;四是各业务板块的表现都非常优秀。他还从经营业绩优秀、现金流健康、净债务比率降低、资本开支所需资金来源及投向、各业务板块的表现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水泥业务板块,2008年营业收入184亿元,营业利润23亿元,水泥熟料销量8500万吨,增长率均超过200%。经过近年来的联合重组,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规模已经达到1.27亿吨。经过深入推进各项管理整合措施,特别是加大市场协同力度,推进集中采购,不仅克服了煤炭涨价的挑战,而且推动淮海、南方两大区域的水泥价格稳定上涨,使盈利水平得到稳步提升,2008年中联水泥和南方水泥的单位水泥盈利分别提升了12%和27%。此外,公司加快进行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目前已建成余热发电规模308MW,在建规模226MW,计划到今年9月全部生产线完成余热发电配套,届时不仅将有效降低水泥成本,而且将进一步推进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
除水泥业务之外,其他业务板块的表现也非常优秀。
轻质建材板块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全国石膏板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产能规模已超过5亿平米,成为亚洲***的石膏板生产商。二是自主研发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石膏板生产线成套技术,新建线全部采用脱硫石膏。三是石膏板售价稳步上升,盈利良好。
风电叶片业务增长强劲,利润增长率达到200%。2008年重点进行了全国风电叶片产业基地的布局,继在连云港建设风电项目后,沈阳、酒泉、包头风电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当年共生产2558片,销量达到2378片。
玻璃纤维业务克服了原燃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扩大主业产能规模,旗下中国玻纤产能规模达到90万吨,成为世界***的玻璃纤维生产商。
工程服务板块,2008年订单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强劲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4%和83%。尤其是净利润超过3.58亿元,令人瞩目,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该业务连续三年增长率均达50%以上,实现了上市时向投资者的承诺。
管理层还简要介绍了公司第一季度的情况:水泥业务销量大增、成本下降、价格上涨、管理整合力度加强;石膏板、风电叶片等其他业务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
展望2009年,中国建材管理层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有回暖迹象,4万亿拉动投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民生工程,这使建材行业成为最早受益者和***受益者。目前水泥行业在近14亿吨的总产能中,仍有39%的落后产能亟需淘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大企业集团的联合重组,为中国建材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建材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稳步推进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两个轮子,深入实施管理整合,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回报投资者的厚爱,同时,为推动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做出新贡献。
𒊎 中国建材的业绩发布受到来自美国高盛、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瑞士银行、荷银证券等专业投资机构的极大关注,22日的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出席的分析师达100余人。大家争相提问,表达了对公司的浓厚兴趣和公司业绩的充分肯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高度认同中国建材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思路,并对中国建材在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寄予厚望。围绕专业分析师十分关心的如何看待宏观形势、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等问题,管理层一一作答,以精准的分析和令人信服的数据,赢得与会分析师们如潮的掌声,会场气氛十分热烈。